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发达国家那种以高能量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的弊端。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进食较多的蔬菜、水果和薯类,在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眼病的危险以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也较高,而且钙的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儿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和烟酸等。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引起肥胖,还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多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而久之则引起肥胖。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吃太油腻、太咸的食物,不要过多吃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两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