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不少小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儿科门诊就诊,主诉孩子开学后频繁出现腿疼、腿酸等不适,且未见明显外伤。经过查体和检查发现,这些症状多与假期长期宅家、缺乏户外活动导致的维生素D水平不足密切相关。
青春期前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监测并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以下将从维生素D的重要性、补充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助力家长为孩子构建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
维生素D与青少年健康
维生素D不仅是“骨骼健康卫士”,更是孩子免疫、神经、肌肉、心理等全面发育的“多面手”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骨骼发育不良:如佝偻病、骨质疏松、生长发育迟缓 。
免疫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等。
情绪和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焦虑、情绪易波动或社交情感发展受损 。
其他健康风险:增加过敏性疾病、肌肉无力、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
维生素D水平的判断与检测
判断孩子是否缺乏维生素D,检测血清25-(OH)D水平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指标。其水平判断标准可参考下表:
血清25-(OH)D水平 | 状态 |
< 30 nmol/L | 维生素D缺乏 |
30 - 50 nmol/L | 维生素D不足 |
50 - 250 nmol/L | 适宜 |
> 250 nmol/L | 维生素D中毒 |
建议儿童生长发育期间每6个月检测一次血清25-(OH)D浓度,理想值应维持在30-50 ng/mL (约75-125 nmol/L,注意单位换算,具体请以医生解读为准) 。若低于20 ng/mL (约50 nmol/L) 则需医疗干预 。
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
1.补充剂(主要方式)
根据《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日常补充应遵循以下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优选维生素D3制剂:
人群 | 每日推荐补充剂量 (IU) | 备注 |
0-1岁 | 400 | 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补充 |
1-18岁 | 400-800 |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 | 800 (3个月后改为400) | 口服维生素D制剂 |
维生素D缺乏治疗期 | 2000 | 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3个月后复查指标 |
请注意:调查显示,3岁以上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率明显下降,但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的孩子同样需要重视补充,建议至少持续至青春期结束。
2. 晒太阳(辅助方式)
紫外线照射皮肤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最主要的方式 。
黄金时段:夏秋季节的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较为合适 。也可选择晨间7-9点或16-18点 。
时长:每天1~2小时 。每周2-3次,每次10-30分钟也可能有效,需根据肤色和季节调整 。
注意事项:树荫下折射的紫外线仍有效 。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在室内隔窗晒太阳无效,需开窗或户外直接接触阳光 。注意避免夏季10-15点紫外线最强时段暴晒。6个月以下婴儿应避免太阳直射,以物理防晒为主 。
3. 膳食补充(效果有限)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可适当多给孩子吃:富含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 。动物肝脏、蛋黄 。强化维生素D的食品,如一些配方奶粉、强化牛奶等。
注意事项
1.需要同时补钙吗?若日常膳食能保证摄入足量的含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通常无需额外补钙。但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有营养性佝偻病的儿童,在使用维生素D制剂的同时,建议根据膳食钙摄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 。
2.维生素D会中毒吗?家长不必过度担心。维生素D中毒非常罕见,通常只有在长期每天摄入超过4000 IU 或甚至每天超过2万IU并持续数周或数月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只要遵循常规推荐剂量或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是非常安全的。
3.定期监测很重要。维生素D停药后,水平会逐渐下降 。建议长期按推荐预防量维持并补充至青春期 ,并定期检测血清25-(OH)D水平 。
总结
为青春期前的孩子做好维生素D的检测和科学补充,是为他们的骨骼健康、免疫力和整体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1.检测是了解状况的第一步。
2.补充剂是可靠且主要的手段,请参照表格中的推荐剂量。
3.晒太阳和膳食是有益的辅助。
4.若有特殊情况或疑虑,及时询问医生总是最明智的选择。泰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儿科联系电话:0538-8622005。
撰稿:儿科
审核:刘乐坤、张平、赵乐祥
责编:许元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