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介绍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的公历3月20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就迎来了春分。在此节气,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标志着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膳食原则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云:“春分者,阴阳相半 也。”春分时,上升之阳气与下降之阴气逐渐协调,阴阳平衡,因此饮食上应顺应节气特点讲究“平衡”,多用温和平补之品。且春季天 气干燥,易导致人咽干、心烦,在饮食上也可适当选用润燥生津之品。
春分时节,肝气旺盛,若木旺克土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易出现食欲不佳、不思进食等表现。因此除了疏肝行气,饮食上还可多食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之品。
药膳用料推荐
1.药食同源食材推荐
麦芽、鸡内金、山楂、香橼、佛手、蜂蜜、大枣、山药等。
2.普通食材推荐
面条菜、香椿、荠菜、榆钱、苔菜、草莓、菠萝、猪肝、牛肉等。
药膳推荐
1.山药木耳烧胡萝卜(约 2 人量)
用料:山药 200g,胡萝卜 250g,黑木耳 15g,葱、油、盐、鸡 精、米醋适量。
做法:黑木耳提前泡发,洗净后手撕小片,山药、胡萝卜去皮洗净
切片。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葱末炒香,先后下入胡萝卜、山药翻炒,大火翻炒至山药断生,加入黑木耳翻炒,加入适量盐、鸡精、米醋调味即成。
功效点评:益气健脾。
2.葛根炖排骨(约 2-3 人量)
用料:葛根 10g,排骨 500g,葱、姜、盐等适量。
做法:葛根洗净备用,排骨焯水洗净备用。砂锅中加入水,将葱、姜、葛根以及焯好的排骨放入,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 1-2 小时至排骨软烂,再加适当的盐调味即可。
功效点评:解肌生津止渴。
3.麦芽紫米粥(约 2 人量)
用料:麦芽 6g,山楂 6g,紫米 100g,冰糖适量。
做法:麦芽、山楂、大米洗净,装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水,大火 煮开转小火,文火慢煮 30-45 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点评:健胃消食,消积导滞。
4.酒酿圆子(约 2 人量)
用料:枸杞子 6g,糯米粉 100g,酒酿 50ml,鸡蛋 1 个,冰糖适量。
做法:糯米粉加入温水和面,和到可以团成团即可。把糯米粉团 搓成长条,切成小块,揉搓成小丸子,然后在上面撒上糯米粉,使小丸子均匀裹上,防止粘到一块。鸡蛋打散备用,锅里放水,加入冰糖
煮开,再放入小丸子,小丸子浮上水面后加入鸡蛋液,转小火,边下边搅拌,再放入枸杞子和酒酿搅拌均匀,煮半分钟即可。
功效点评:滋补肝肾,健脾养胃。
5.香椿薄荷饼(约 2-3 人量)
食材:薄荷叶 15g,香椿芽 150g,面粉 50g,食用油 200g,鸡蛋300g,葱、盐、花生油适量。
做法:鸡蛋打成蛋液,加少许盐调味。香椿洗净切末。将葱、薄荷和香椿末放入蛋液中,搅拌均匀。炒锅烧热,倒入少许花生油,转动炒锅,让锅底沾上油。油热后,倒入混合蛋液,转动炒锅,让蛋液均匀平铺在锅底上。待略微凝固成饼状后,翻面,小火煎至另一面凝固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点评:醒脾开胃,疏肝解郁。
温馨提示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千人千方,如果您有需要,请让专科医生为您开方用药。
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中医科简介
主要业务范围: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的诊治;同时开展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针灸、督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小针刀、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实用技术发展突出,疗效好。
专家介绍
潘小梅
副主任医师,中医硕士。擅长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临证擅长病症结合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并熟练运用针灸治疗常见内外妇科病。曾在省级医院进修学习督灸技术,对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病、防病保健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参编著作5部,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省级论文2篇。
王庆元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中医学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泰安市康复学会副主委,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及康复专业30余年。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的诊治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肝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和职业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推拿弹拨、针灸针刀、理疗牵引、穴位注射)治疗颈肩腰肢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因神经卡压造成的不宁腿、腕管肘管综合征、头痛等杂病通过针刀松解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在康复方面主要从事对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及职业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10余篇。
(文章节选自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齐鲁二十四节气药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