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怀揣着对医学的赤诚踏上工作岗位。三十七载春秋流转,虽无惊天动地的功绩,却始终恪守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当退休的钟声渐近,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医路印记,愈发清晰地浮现眼前。
1998年4月,我从乡镇医院调任至泰安市职业病防治院(后该院整建制并入泰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前身——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初到特检科从事心电图工作,后扎根超声室至今。那些年奔赴厂矿企业体检是家常便饭,有次在肥城连续工作十余天后,归心似箭的我,刚回到医院放下行李,便被紧急通知需要即刻启程奔赴下一个体检工作。想着生病在家的孩子,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但职业的使命感驱使我擦干眼泪重整行装。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舍小家顾大家”的重量。
2022年对口支援期间为老年人体检
2010年在医院体检中心工作的经历尤为难忘。那时超声室只有我一个人,既要独立完成检查操作,又要及时出具诊断报告,唯有体检高峰期才有同事协助记录。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科技大学西校为教职工体检时,发现一位女教师右肾上极2厘米的高回声结节。面对她瞬间苍白的面容,我耐心解释这是良性肾错构瘤,并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利用休息时间陪同前往上级医院复查。当专家确认只需定期观察时,她紧握我的手连声道谢的模样,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后来得知校医院专门开展向我的学习活动,这份意外更让我坚信:技术是立身之本,而真诚才是医患之间的连心桥。
三十余载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馈赠始终是患者亲口道出的那声“谢谢”。每当检查结束,总能看到他们特意驻足,认真端详我胸前的姓名牌,将“董海珍”三个字郑重记在心上,而后带着释然的笑意转身离去。这种超越医患关系的信任,比任何奖杯都更让我心生暖意。
犹记去年那个夜班,急诊科推来一位急腹症少女。当探头轻触她鼓胀的小腹时,女孩因疼痛蹙紧了眉头。屏幕上的图像显示有很大一片液性暗区,乍看像充盈的膀胱,但仔细辨别后发现,真正的膀胱早已被巨大卵巢囊肿挤到盆腔边缘。我一边轻声安抚着颤抖的女孩,一边在报告单上详细标注:囊肿大小、位置、与周边组织关系,后来患者带着这份诊断奔赴上级医院进行手术,证实了我的判断。这次经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超声医学的深层认知:超声医生的工作远不止“看图说话”,从问诊、了解病情到图像分析,要综合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我们多一分细致,患者就少一分痛苦。
如今站在职业生涯的尾声回望,那些深夜的坚守、奔波的疲惫、诊断的突破,都化作医者仁心的注脚。在退休倒计时的日子里,我依然会以初心的温度对待每位受检者,用专业与真诚为患者的健康站好最后一班岗。因为我知道,当白大褂的衣角拂过诊断床时,传递的不只是技术,更是跨越岁月的温暖与希望。
撰稿:特检科 董海珍
审核:亓鹏 张平 王欣
责编:许元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