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康复科的治疗大厅里,22岁的先天性脑瘫患者,用500多个日夜的坚持,完成了从电动轮椅代步到独立扶行的转变,展现了功能康复的积极成效。
这位因痉挛性脑瘫导致双下肢肌张力异常增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青年,初入康复科时完全依赖电动轮椅移动,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康复团队通过系统评估其运动功能及神经损伤程度,制定了分阶段精准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涵盖了功能性电刺激、牵拉训练和经颅磁刺激三大核心模块。功能性电刺激通过精准刺激靶向肌肉群,显著改善运动控制能力;系统性牵拉训练针对性缓解痉挛肌肉,有效预防关节挛缩;低频经颅磁刺激技术则通过刺激大脑运动前皮层,抑制皮质脊髓的过度活动,实现双侧躯体肌张力平衡。治疗过程中,康复科团队动态监测肌力恢复曲线,创新性融合肌肉按摩、针灸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神经调控技术。
康复历程并非坦途。从患者首次尝试站立时的全身颤抖,到扶行器辅助下的蹒跚学步,治疗团队不仅运用专业技术帮助患者攻克生理障碍,更全程进行心理赋能。每个训练里程碑都伴随着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在生理机能改善的同时重建生活信心。
目前,该患者已显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并能借助扶行器完成自由行走。他的康复进展,体现了康复科“精准康复”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成效。泰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康复团队始终把服务患者放在第一位,运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为众多患者撑起生命的晴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