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因慢性疼痛而烦恼?是否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泰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中医科为您介绍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皮内针,或许它能为你的疼痛管理带来新的希望。
皮内针是什么
皮内针疗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灸方法。它就像是把针灸的效果进行了“延长”,不同于传统针灸针的短暂刺激,皮内针能在体内持续作用,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临床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皮内针的作用
1. 持续镇痛:对于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疼痛等,皮内针有着显著的疗效。通过持续刺激穴位,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同时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天然止痛物质,从而达到长效镇痛的效果。
2. 调节脏腑功能:人体经络与脏腑紧密相连,皮内针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状态。例如,对于消化不良、便秘、月经不调等内科和妇科问题,皮内针能够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3.增强机体免疫力:皮内针疗法还能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尤其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疲劳的人群,皮内针治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皮内针能治疗哪些疾病
1.疼痛性疾病
-肌肉骨骼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能缓解局部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头痛:无论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还是其他类型的头痛,皮内针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2.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在面瘫的恢复期,皮内针可刺激面部穴位,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和表情功能。
-失眠: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3.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胃痛,皮内针可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
-便秘:能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症状。
4.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可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问题。
-痛经:通过温通经络、化瘀止痛,减轻痛经症状。
5.皮肤科疾病
-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内针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缓解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带状疱疹:在带状疱疹的恢复期,皮内针有助于缓解神经痛,促进局部皮肤的恢复。
皮内针怎么用
皮内针分为颗粒型(麦粒型)和揿钉型(图钉型)两种。操作时,医生会先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镊子或持针器将皮内针准确刺入选定的穴位。颗粒型皮内针一般沿皮横刺,揿钉型皮内针则垂直刺入。刺入后,用胶布固定针柄,防止针具移动或脱落。
皮内针的留针时间为多久
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一般为2 - 7天,期间患者可正常活动,但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挤压。具体留针时间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针刺部位等因素有所不同。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留针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体质较好的患者相对体质虚弱者,留针时间也可稍长。此外,头面部等皮肤较薄的部位,留针时间通常较短,而四肢、腰背部等肌肉丰厚处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在留针期间,若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提前取出皮内针。
皮内针安全吗
皮内针疗法相对安全,但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确保无菌操作和正确的针刺手法,避免感染和损伤周围组织。其次,针刺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酸胀感,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在数小时后会逐渐减轻。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另外,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的部位,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不宜使用皮内针。
皮内针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如果你正在遭受慢性疼痛或其他疾病的困扰,不妨了解一下皮内针疗法,也许它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解决方案。
(中医科 潘小梅)